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近期的俄乌战争无疑给民族主义运动研究带来了新的议题。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似乎一瞬间把世界拉回近代的帝国政治。侵略与各类制裁势必重构国际秩序,乃至终结上一轮全球化。...
【详细】
安全国家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有一套运行良好的分权制衡机制,人权保障机制,权力不能一手遮天,人民不会受到权力霸道的威胁,而不简单是出门不会碰到强盗窃贼之类的“社会治安好”。古时的中国人喜欢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形容心向往之的盛世景象。事实上,即使真的做到...
【详细】
一位犬儒者说过:“你切莫只因为无知的数量巨大而崇拜它。”然而,无知也不可能被长久崇拜,因为它会自愿被那些制造舆论的力量所操纵。林肯说过:“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详细】
我们现处的时代定义应该是“后后冷战”而不是“新冷战”,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世界各国的国际政治意识全面觉醒和参与。中美关系可能会长期处于周期性动荡,但很难出现冷战时代的全面对抗的局面,因为广大第三方认知的自主性,对新冷战的出现起到了内在的抑制作用...
【详细】
在志愿军战俘问题上,也存在类似的倾向,我们对国民党战俘、日本战俘、美国战俘十分仁慈,却对自己军队的被俘官兵十分冷漠,这其中,既有个人的帝王思想问题,也有皇权文化传统下的封建战俘观的原因。...
【详细】
维特回忆说,当时只要内阁的大臣们一致反对,尽管别佐勃拉佐夫一伙得到皇帝的宠信,他们仍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野心。然而为俄国工业化厥功甚伟的维特只因坚决反对这个退役上尉的激进战略就被免职,在这种体制面前就没有几个大臣敢公开表示反对别氏、其实是沙皇...
【详细】
如今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的批判仍然时兴——在我看来,只要“后现代”价值仍然停留在破而不立的解构阶段而不能真正取代所谓的现代性价值,这种批判还会时兴下去。历史进化论,尤其是决定论的进化史观或许不会复归主流,但文明形态史观的贫困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明显。...
【详细】
秦制从秦汉到明清维系了两千多年,那些伟大的心魂和伟大的作品也延续了两千多年。有一种说法,阅读历史应该怀有从“理解之同情”生发出来的温情。我想,这温情最该指向那些普通底层百姓,最该关心他们在历史上的命运起伏,而非相反。毕竟我自己也是底层百姓。这也是《秦...
【详细】
人类在水坝建造和管理方面的进步,却是基于现代历史上的一些水库堤坝崩溃,水库滑坡的惨痛教训。这些教训归结起来基本都属于科技工程人员的知识缺陷和管理人员官僚疏忽误判导致事故发生。鲜有例外的是:水库大事故前总是天降暴雨。...
【详细】
在王安石和神宗的时代,王安石开创了一种鼓励高效推行圣意、迎合圣意的这样一种政治风气。同时建设了一支不鼓励独立思考的、非常善于执行的、高度工具化的官僚队伍。这支官僚队伍基本上是放弃思考的;他们能干,但是没什么大的格局,不再考虑大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就...
【详细】